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解答一下有关长征文史,以及分享几个长征文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用几句话写下来!
红军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耐劳的队伍;是一支团结的队伍,是一支灵活应变的队伍。
英勇无畏 红军是一支英勇无畏的队伍。无论是在长征中面对艰难险阻,还是在抗日战争中与敌人殊死搏斗,红军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战斗精神。他们面对困境,从不退缩,勇往直前,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 纪律严明 红军的纪律严明是其又一重要特点。
红军是一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军队。它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由工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级组成,以反抗国民党政府和其他反动势力的统治。红军采取了游击战、游击战略和群众战争的战斗方式,以灵活机动和群众基础为特点。红军的战斗目标是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红军:①是一支年轻的队伍;②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③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④是一支能吃苦的队伍;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红军将领军级平均29岁,师、团级平均25岁。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28岁。长征开始那一年,少共国际师师长肖华18岁。
长征的历史背景
1、背景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3、背景: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尽管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一转移便是后来的长征。
七律长征资料和故事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七律长征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情怀以及红军对远征中艰难险阻的无所畏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原文 《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翻越岷山后的第三天,9 月20 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率部抵达甘南小镇哈达铺。群众热烈欢迎红军,纷纷把红军拉进家里。毛泽东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毛泽东连续写下了《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谁?
《沁园春·雪》,毛泽东所写。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写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描绘了北国的雪景,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得生动活泼。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诗人对雪霁天晴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展望。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所作。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姓戴的名人
戴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戴逵 戴逵字安道,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金城太守戴绥之子。戴逵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著有《戴逵集》9卷,今已散佚。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
姓戴的名人有戴季陶、戴思恭、戴进、戴复古、戴恩赛、戴均元、戴笠、戴戟、戴震、戴春榜、戴表元、戴运轨、戴叔伦、戴鸿慈、戴克杰、戴名世、戴衢亨、戴梓、戴敦元、戴民权、戴亮侪、戴陈霖、戴法兴、戴时宗、戴宗悫、戴焕其、戴钧衡、戴联奎、戴侗、戴轶群、戴棣龄等。
历史上姓戴的名人有: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许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戴震: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戴进:著名画家,钱塘人,善画山水,境界深远妙处,多出己意。
戴渊:东晋人,官至征西将军。戴僧静:东晋人被封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戴法兴(414~465):南朝宋权臣,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戴胄:唐初贞观朝宰相,谥曰“忠”。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
戴恶:春秋时宋国大夫。子姓。戴族。戴氏。鲁昭公八年(前534)九月,楚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率师围攻陈国,恶亦领兵前来与其会合。冬十一月壬午日,遂灭陈。见《左传》及其晋人杜预注、唐人颜师古《急就章注》等。戴恶是见于可靠文献的最早的一位戴氏人物。戴德:生卒年不详。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长征文史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